努力加载中
福州市,别称榕城、三山、左海、闽都,简称“榕”。福州历史悠久,夏代属扬州地域,殷商为七闽之地,战国时归越国,秦时为闽中郡,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,为福州命名之始。这里三坊七巷,纵横交错,白墙瓦屋,曲线山墙。除此,榕城还是属于英雄的,林则徐、林觉民,英雄的名字闪闪发光。
坊间旧事 漫步坊间忆从前
来福州,三坊七巷是一定要去的。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街,这里是“明清建筑博物馆”,也是“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”。还是别有一番风韵。或漫步城中,感受榕城风情,亦或只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,放慢自己的心情。而朱紫坊则是近代“海军世家”,是萨镇冰、萨师俊、方伯谦、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。
衣锦坊
极具特色的水榭戏台
衣锦坊,旧名通潮巷。据清《榕城考古略》记载:宋朝的“陆蕴、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,名禄锦,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,更名衣锦。”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,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极具特色。于此观看戏剧演出,水清、风清、音清,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,是福州市仅存的水榭戏台。
塔巷
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
塔巷是三坊七巷之一,在郎官巷以南,西通南后街,原名修文巷,宋代改称兴文巷、文兴巷。以闽国时建育王塔于巷北而改今名。大塔位于巷北,并有塔院看管,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。南宋淳熙九年塔还在,此后未见记载。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,作为古迹纪念。
光禄坊
福州“三山藏”之一
“三坊”中的第三坊。光禄坊原名玉尺山,又名闽山,是福州“三山藏”之一。宋时,坊内有一座法祥院,俗称“闽山保福寺”。曾任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,僧人就镌刻“光禄吟台”四字于石上。光禄坊的名字就由此而来。在光禄坊西侧有一小巷,叫早题巷。辛亥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殉难广州之后,他家从南后街迁出,曾避难栖身于巷内。
南后街
“三坊七巷”的中轴
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“坊”和七条“巷”,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。南后街是福州城内“三坊七巷”的中轴。它的东侧有七巷,西侧有三坊,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,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。翻修后的南后街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。
朱紫坊
朱紫盈门,“海军世家”
朱紫坊位于福州市津泰路南侧的安泰河沿,旧名三桥,为唐罗城护城河之一。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,朱氏兄弟四人皆登仕版,朱紫盈门,故名。朱紫坊是近代“海军世家”,是萨镇冰、萨师俊、方伯谦、方莹等海军名人聚居地。
英雄与墨客 敬英雄,慕文豪
百年前的虎门销烟曾经点燃了多少中国人的民族自尊,辛亥革命,又有多少热血战士马革裹尸,就在这里,一幕幕被定格、凝固,与这座城市的血脉相连,是这座城不容忽视的历史,不可不说的文化。
林则徐纪念馆
纪念销烟英雄
林则徐纪念馆在鼓楼区澳门路,原名林文忠公祠,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。屏墙左右石拱门上横额分别石刻“中宗宗衮”、“左海伟人”,屏墙内浮雕虎门销烟图,大门上额刻着“林文忠公祠”,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。
辛亥革命纪念馆
大量的于山战役珍贵资料
福州革命党人在于山大士殿前发动光复战役,战后,福州成为全国17个光复的城市之一。现今,辛亥革命纪念馆已从林觉民故居搬迁到于山大士殿,向参观者免费开放。当年,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大士殿内,于山是总攻阵地。新展馆亮点众多,文物数量从之前的40多件增加到100多件,还首次展出参与于山战役的黄乃裳、程拱辰、刘尧宸的珍贵资料。
林觉民冰心故居
林觉民、冰心先后居于此处
故居位于南后街北口西侧与杨桥巷交汇处,现辟《林觉民生平史迹》展和《冰心与福州》展。该故居原系林觉民祖辈七房人家(包括林长民)聚居处。林觉民广州起义殉难后,林家避祸迁离,房屋让售予冰心祖父谢銮恩。谢家一直住至20世纪50年代。冰心十一二岁时曾居此。
暂无评论
快来做评论第一人吧!
三坊七巷
¥55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