努力加载中

对不起,我要去阜宁,别来找我了!

作为一个阜宁本地宝,我是个野孩子。历经12年省内2.3级地震和14年3·1昆明暴力事件,爷爷不止一次说:我可不像你,这辈子我哪儿也不去,就觉得阜宁好。这句话,直到离开时才惊觉,在阜宁,原来有那么多让人牵肠挂肚的小城记忆。

从传说开始 射河八十八道弯

图片来自@金陵雅事多

在阜宁,有条母亲河,叫射阳河。相传古时一只老绵羊和一群小羊到淮东挖河排洪,老绵羊在挖河过程中每遇村落就自然拐弯,形成八十八道弯,也因此称其为“谢羊河”,谐音“射阳河”。

旋转步行桥 桥南桥北的通道

图片来自@熊熊爱裸奔

在阜宁,有条联结桥南桥北的专属通道,就是横跨射河之上的步行桥。盘旋而上,桥上的流动小摊:榨甘蔗、糖葫芦、套圈……也是它的一大特色。

捏泥人儿 手巧的手工艺人

图片来自@天使之殇

在阜宁,有一种即将失传的手艺,叫捏泥人儿。“将咱俩一起打破,用水调和,再捏一个你,再捏一个我……”和吹糖人并列为老城区受保护的民间手艺。

庙湾古城 搭台唱戏造气氛

图片来自@byronsimon

在阜宁,有座负海依湖的古城,叫庙湾古城。迎薰门前常有搭台唱戏的表演,营造古城的热闹气氛。城南、城北的街道,人们分别称其为南门街和北门街。

修复的老街 逛吃党的常驻地

图片来自@那些年无敌的青葱

在阜宁,有一条逛吃老街,叫新盛街。桥北的新盛街又叫“老街”,是老城区经久不衰的人群集散地。吉利烧烤、杜氏药梨、潘氏凉皮、……是老阜宁平时消磨时光的“逛吃地带”。

人工金沙湖 滑沙滑雪啥都有

图片来自@爱喝龙井

在阜宁,有一块巨大的人工湖泊景区,叫金沙湖。夏天戏水滑沙,冬天造雪滑雪,还有满眼的沙雕艺术展览。是本地宝们酷暑冬日游玩的户外游乐场所之一。

特色大杂烩 无膘不成席

图片来自@深沉的少年

在阜宁,有道“江北头道菜”,叫肉皮杂烩。讲究火候,将猪皮、鹌鹑蛋、鱼丸、青菜等其他食材按顺序倒入,中火炖烂,等待揭锅时香味扑鼻的惊喜。

正宗粉丝汤 不加烧饼不好吃

图片来自@7分醉

在阜宁,有家口口相传的老字号,叫老鸭粉丝汤。它位于大关路与老街交叉口,是本地宝经常光顾的一家粉丝汤店。店内现炸的烧饼,泡在粉丝汤里,外酥内软,香糯可口。

全福酸菜鱼 第一家酸菜鱼

图片来自@一夜雪苍茫

在阜宁,有家酸菜鱼久负盛名,叫全福酸菜鱼馆。二十年开两家分店,辣而不麻的红油、肉嫩鲜美的黑鱼、够味爽口的酸菜,分分钟征服吃鱼党的胃。

东沟小狗肉 幼儿园的记忆

图片来自@生活的仰角

在阜宁,有个“打驳”的阿姨,卖全县火爆的“小狗肉”:咔、咔、咔……打幼儿园起每天下午,卖肉人左手推着存放“小狗肉”的锅炉,走街串巷卖“小狗肉”,飘散出的独特香味,让人食欲大增。

香天下火锅 任泉投资火锅店

图片来自@回忆是糖、甜到笑

在阜宁,有个明星投资的店——香天下。这家店的口味自然在火锅界算是上乘,更重要的是!这家店的老板是任泉!是任泉!是任泉!(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哈哈)

刘记小馄饨 记忆里的味道

图片来自@那夜星辰

在阜宁,有种本地宝从小吃到大的馄饨——刘记。作为江淮地区汉族的名小吃,皮薄馅嫩,味美汤鲜。相比于吃馄饨,我更爱看阿姨包馄饨的过程:筷子一撇,皮上一抹,手心一攥,搞定!

蒸饺好伴侣 桥墩下的王牌早餐

图片来自@半个句号

在阜宁,有几家排队买早餐的傲娇地儿,大关路桥下这家无名店家,早上6:30~晚上8:00,售完打烊,很有卖家市场的坐姿。周末在此约早饭,几乎是蒸饺CP的一项传统。

地道韩食馆 石字路独一无二

图片来自@海是天空的泪

在阜宁,有一家地道韩料店。不是因为老板娘去韩国整过,而是食材新鲜、做法讲究,就在园林路和石字路的交叉口,给爱吃韩料的妹子找到了味觉出口。

文艺地装逼 梦想家的咖啡馆

图片来自@旅行走失的猫

在阜宁,有一间学生经常光顾的文艺咖啡店,叫“很多人”。喝一杯咖啡,认识很多人。咖啡馆采取“众筹”式经营,从创始人到店员都是学生党,每天这里都坐满了看书、自习的文艺装逼青年,所以,没事儿就来装个B吧~

阜宁的招牌 声名远扬的大糕

图片来自@深沉的少年

在阜宁,有个家喻户晓的糕点店——殷记大糕。薄如纸、软如棉、白如雪、甜如蜜,是老阜宁腻歪、外地人眼馋的标志性特产。

相遇白天鹅 如假包换真天鹅

图片来自@三个人的时光机

在阜宁,有一个被外界嘲讽的山寨建筑,叫白天鹅公园。抛去悉尼歌剧院的外壳,它的天鹅护体、传统灯会,还是让人心驰神往。

淮剧的艺术 名角诞生摇篮

图片来自@Rainbow(彩虹)

在阜宁,有种当地专属的戏剧文化,叫淮剧,又名江淮戏,发源于盐淮一带,已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。作为戏曲之乡的阜宁城,淮剧中的传统剧目《白蛇传》、《岳飞》,可是爷爷辈儿心目中《龙卷风》一样的神曲呢。

民间的牛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

图片来自@一夜雪苍茫

在阜宁,有一种流传400年的歌谣,专为驱牛耕作时唱响,它叫牛歌。著名艺术家贺绿汀曾来此采风,创作了《牧童短笛》。人和耕牛踏歌而行,新犁的土浪黑而油亮……牛歌不再是简单的旋律,更多承载着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信仰。

河鲜醉螺 爸爸的下酒菜

图片来自@爱喝龙井

一到晚饭时间,一杯小酒,一盘醉螺,几碟下酒小菜,然后就吃饱喝足拍拍肚皮一副很满足的样子。据说80%的阜宁宝宝都有这样一个贪杯又好吃的爸比~

感谢 @金陵雅事多、@熊熊爱裸奔、@天使之 贡献内容
金陵雅事多

主银赏点饭钱小编会更加努力哦~

赞赏
评论

暂无评论

快来做评论第一人吧!

写评论...

赞赏也是一种态度

快速预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