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-24 今天
10~23℃
04-25 明天
9~20℃
04-26 后天
12~25℃

拜千年药王 赏石刻辉煌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c7/46/rBANB1zRBHGAb88MAAHVgwV8bQw373.jpg

药王山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.5公里处,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长期隐居之处,因民间尊奉孙思邈为“药王”而得名。药王山本名五台山,由5座山峦组成,山峦顶平如台,形如五指,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,后人在此修庙、建殿、塑像、立碑,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。远远眺望,绿树丛中,殿宇环山依岩而建,气势壮观迷人。药王山是中国保存北朝和隋唐造像碑极多的地方,1961年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。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35/d2/rB5oQFzRBGeAexJeAAEkQta3gd4378.jpg

孙思邈(公元581~682年),耀县孙家源人,早年体弱多病,家境贫寒。少年时开始钻研医道药理,读经史百字之说,青年时已造诣颇深。学成后曾辞朝廷征召,长期在家隐居行医济人。晚年根据唐代医药文献,搜集民间治疗经验,结合个人行医体会,编著医书。《千金要方》《千金翼方》各30卷,是他的力著。在印刷不发达的古代,手抄本广为流传,直到宋代才出版了两书的摘缩本,并传入朝鲜和日本。这两本书开创了疾病分类、症候记述、治疗方法和药剂处方,对中国医学发展贡献极大。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c7/3d/rBANB1zRBGOAPh8WAAKXKTXQtEI493.jpg

药王山石刻众多,除大量的摩岩造像、摩岩石刻石牌坊,动物、植物石刻等文物外,还包括北魏到隋唐造像碑和历代记事碑三百余通,人称碑林。药王山碑林陈列的是北魏、西魏、北周、隋、唐遗像碑,皆系耀州区境内所搜集,数量之多,价值之高,知名国内外。《魏文朗造像碑》《姚伯多兄弟造像碑》《仇臣生造像碑》《青龙魏碑》 等为稀有之珍品。《张僧妙法师碑》《张六线刻图碑》等也属罕见。是研究民族、宗教、风俗、书法等珍贵的史料。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c7/39/rBANB1zRBF6ABwCxAAGzzXeNdos805.jpg

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建有佛教寺院,唐朝末年以来,宋、元、明、清各朝,陆续为孙思邈修建庙宇,使药王山成为寺庙林立、文物丰富的宝库。药王山海拔812米,药王大殿在北边的山腰上。从山下拾级而上,经过天门,便是雄伟壮观的大殿。大殿依山而立,如同空中楼阁。殿门前耸立着一对铁旗杆,上面有一幅赞颂药王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对联:“铁杆铜条耸碧霄,千年不朽;铜烧汞炼点丹药,一日回春。”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35/c2/rB5oQFzRBFKACuIqAAIKNkDNik0026.jpg

大殿中央靠山,有明代孙思邈彩色塑像一尊,高3米,白脸长须,身着便服;相貌温和端庄。塑像上方,有松鹤延年雕画。塑像背后,有一岩洞,俗称药王洞。大殿配殿内,还有扁鹊、仓公、张仲景、华佗等10位古代名医的彩色塑像,他们都是孙思邈当年研究医学时尊崇的先师。孙思邈塑像前面有献亭,内立30多通石碑,上刻药王山的历史变迁和历代文人学士对药王的颂诗。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c7/33/rBANB1zRBFaAUU9AAAIeWbovRdM693.jpg

道教古庵堂主要由金殿、元殿、献殿、戏楼、魁星楼等建筑组成。金殿面阔进均为三间,砖木结构,硬山式建筑;元殿面阔三间,进深四楹,单檐硬山顶,殿内两侧壁面之上绘有一幅《四帝二后朝元图》,壁画色彩鲜明,线条流畅,人物形象生动自然;魁星楼又名文昌阁、百子楼,清初创建,重檐方形,砖木结构,楼下为静应宫南门。

//pic5.40017.cn/03/000/c7/36/rBANB1zRBFqASa5KAAIokUCEtz8561.jpg

这里拥有规模仅次于黄陵桥山的古柏林2000余亩7万多株。山上古柏苍翠,野花遍地,药香四溢。山下药王沟流水潺潺,题刻众多,幽深神秘。